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

妓女墓

(文摘自 余秋雨《这里真安静》)

……但日本妓女真正在南洋的锐减,则是在日本投降之后。这些已经够屈辱了的女子,无法在更屈辱的大背景下继续谋生了。事实上,即便是战败的苦难,她们也比军阀们受得深,尽管她们远不是战争的发动者,也没有因战争而有任何得益。

日本妓女在南洋的悲惨命运,已由电影《望乡》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但是依我看,那毕竟是日本人自己搞的作品,在某些历史关节上无法冷静地开掘。日本妓女在南洋的遭遇,只有与以后日本军队的占领南洋疏通开来,现代日本民族的心态和命运才能梳理得更加完整和透彻。仅仅表现她们在屈辱中思念故乡,显然是把题目做小了。

  
《望乡》也写成小说。见上图。



《望乡》中一个让人难忘的细节是,日本妓女死后安葬南洋,墓碑全部向着故乡。但是我在这个日本坟地中看到的情景却完全相反:300多个妓女的墓碑,全部向着正西,没有一座向着北方!   





也许是不敢,也许是不愿,她们狠狠心拧过头去,朝着另一方向躺下了,不再牵肠挂肚,不再幽恨绵绵,连眼角也不扫一扫那曾经天天思念的地方。   岂止不再眼巴巴地望着故乡,在她们这么多的墓碑上,连一个真名字也没有留下。石碑上刻着的都是“戒名”,如“德操信女”、“端念信女”、“妙鉴信女”,等等。这些姑娘,身陷可怕的泥淖之中,为了保持住一点点生命的信念,便都皈依了佛教,希望在虔诚的祈求间,留住些许朦胧的微光。但是我觉得,她们不具真名,与其说是为了佛教信仰,不如说是要隐瞒自己家族的姓氏,不使遥远的族人因自己而招腥惹臭。  



 



(“信女”指佛教女信徒,如“善男信女”)

这种情景,与边上那些耀武扬威地写满军衔、官职的军人墓碑有多大的差别啊。我仔细地拨开草丛,读着那一个个姑娘自己杜撰的假名字。她们都有过鲜亮的青春,但很快都羞缩成了一枚枚琐小的石丁,掩埋在异地的荒草中。我认出那些字来了,显然都是死者的小姐妹们凑几个钱托人刻上去的,却又像死者在低声地自报家门。她们没什么文化,好不容易想出几个字来,藏着点儿内心的悲凉:“忍芳信女”、“寂伊信女”、“空寂信女”、“幽幻信女”

(莫老师按:试想想“忍芳”、“寂伊”、“空寂”、“幽幻”令你联想到的意思。)
……   

我相信,这些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,一定比那边的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更通人性。可惜,这些墓碑群什么资料也没有留下,连让我胡乱猜想的由头也十分依稀。   


例如,为什么这座立于昭和初年的墓碑那么精雕细刻呢,这位“信女”一定有过什么动人的事迹,使她死后能招来这么多姐妹的集资。也许,她在当时是一位才貌双全、侠骨慈心的名妓?   





又如,为什么这些墓碑上连一个字也没有呢?是因为她们做了什么错事,还是由于遭致什么意外?   





还有,这五位“信女”的墓碑为什么要并排在一个墓基上呢?她们是结拜姐妹?显然不仅是这个原因,因为她们必须同时死才会有这样的墓,那么,为什么又要同时死呢?   

……   

这些,都一定有故事,而且是极其哀怨、极其绚丽的故事,近乎中国明清之间的秦淮诸艳

(莫老师按:正式的名称叫“秦淮八艳”,是指生活在中国明朝结束、清朝刚开始那段时期的八名非常有名的妓女。她们都具有过人的美貌与才华,有着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,更重要的是,她们都在乱世中表现出侠义的气节。作者猜测当时日本妓女和秦淮诸艳有相似之处,同学们,你同意吗?)

发生在妓院里的故事,未必都是低下的。作为特殊的时代的一个特殊交际场所,那里会包藏着许多政治风波、金融搏斗、人生沧桑、民族恩怨乃至国际谍情。也许,日本史和南洋史的某些线头,曾经由这些“信女”的纤纤素手绾接。我在这片草地上走了一圈又一圈,深深可惜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全都化作了泥土。当地不少文学界的朋友常常与我一起叹息当今南洋文学界成果寥寥,恕我鲁莽,我建议南洋文化的挖掘者,多找找这些坟地。军人的坟地,女人的坟地,哪怕它们藏得如此隐蔽。



讨论题:
1)假如你是当时的日本妓女之一,在日本二战战败之后,你有什么感受?试以你自己的想象,用第一人称写出你当时的感受。
2)作者相信“这些[妓女]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,一定比那边的[军人]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更通人性。”你同意吗?请说出理由。
3)你认为在这里可以找到什么“日本史和南洋史的线头”吗?试想想一些当时可能发生过的重要故事!

7 条评论:

kswh91 说...

2)作者相信“这些[妓女]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,一定比那边的[军人]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更通人性。”你同意吗?请说出理由。

我同意这说法。妓女墓碑所埋葬的故事讲述了他们背后的心酸--他们飘洋过海,千里迢迢来到南洋谋生,死后葬在他乡,还不可以面对着所怀念的家乡。看了听了令人觉得可怜,怜悯之心难免会发起。通人性是一定的。
相反的,军人墓背后似乎显示出日军根本不对自己的过错感惭愧,死都不认输!更本没有一点人性!
因此相比之下,妓女墓背后的故事显得更通人性。
我不知道这样分析是对的吗?
大家认为呢?

孙伟豪
31/08

Victor 说...

我同意伟豪的看法。 妓女从家乡到新加坡来工作,只希望求工干。可是、战争后却面临双方的歧视。她们对战争的起源没有任何关系, 不应受到这种待遇。

Victor Ng 31/08

kswh91 说...

1)假如你是当时的日本妓女之一,在日本二战战败之后,你有什么感受?试以你自己的想象,用第一人称写出你当时的感受。

我会感到非常的难过。身为一个日本人,自国战败后,难免会为战败而难过。怎么说我也是推动日本经济的一份子啊!为了日本的繁荣,我出卖了色相。换来的确是失望。我抱着非常大的希望皇军能通制亚州, 把我从痛苦悲惨的世界理救出。

皇军战败了。我的世界也虽着摧毁了。我对着世界已没任何希望了。我的一身就掩埋在地低里,什么的羞辱也虽则掩埋在底下。我将永远被这残酷的世界遗忘。

林炳宏
31/08

stanzilin 说...

1)假如你是当时的日本妓女之一,在日本二战战败之后,你有什么感受?试以你自己的想象,用第一人称写出你当时的感受。

我想如果我是日本妓女之一,在日本二战战败之后,我会感到非常屈辱,没有脸再去面对周围的人。因为妓女的职业其实是满见不得人的,再加上祖国打败仗,更让他们抬不起头做人。

陈姿霖
31/08

me! (: 说...

2)作者相信“这些[妓女]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,一定比那边的[军人]墓碑群所埋藏的故事更通人性。”你同意吗?请说出理由。

我非常认同伟豪的想法。妓女们背后的心酸,耻辱是我们无法理解的。当我们想起军人墓碑与妓女墓碑时,妓女墓碑不能否认会引起更多人的怜悯。她们坎坷,悲良的生活。。。。

Mclala 说...

我同意伟豪的说法。妓女门从日本来到新加坡是为了赚钱生活。但因为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是不优好的,所以他们埋葬后也没受到尊言。

瞧!军人们死之前杀了那么多人, 死了后还得到自己人的尊重, 被称为烈士。 公平吗?我不认为!他们有人性吗?我也不认为!=D

kswh91 说...

我同意姿霖的看法。
妓女感到非常屈辱是难免的。
毕竟,没有人会想要出卖自己的身体,要不是因为经济上的需要,我相信妓女们是不会走这条路的。

但是,另一方面,我觉得家人不应该嫌弃妓女们。
不要告诉我妓女赚了钱没有寄回给家人?
在经济困难的时候,难道妓女没有给予家人援助吗?
钱是卖身赚来的又怎样?至少他们是靠自己养家活口的,没偷没抢,没伤人放火,对得起天地良心!因此,我认为妓女们根本不需要感到对不起家人。

孙伟豪
31/08